返回

再生于明初

首页
第374章:纸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再生于明初 1说网()”查找最新章节!

    古代发行钱币的衙门叫钱监,它都是归属于内务府的,就是归皇帝的。刘璎提出:台员的钱监要归议政院来管。这让刘谨和刘诚不能理解了。为此刘璎做了解释,他说了大明发行宝钞的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滥发宝钞,终于让宝钞成了废纸。可是这一波宝钞灾难让朝廷搜刮了大量的钱财,民众的财产损失巨大。这一切都是利益的趋势,就连皇帝也经不住这种诱惑。当然民众的损失的灾难最终会传导给朝廷,因为民间穷了嘛,官府的税收必然减少。

    因为大明宝钞事件正是眼前发生的,所以大家一听就明白,这就让刘璎的说辞特别有说服力。

    他继续说道:“有朝廷的前车之鉴,我们就要避免重蹈覆辙,因此我的设想是把钱监归于议政院。具体的做法是选拔两三个议政员来监督钱监,所谓的监督就是不参与钱监的日常事务。钱监是独立的衙门,另有主官来管理,可是它受议政院的约束。您们看我说清楚没有?”

    刘诚说:“你的意思是说,钱监是个独立的衙门,他不归内务府管了,但是议政院里有两三个议政员专门监督他们。”

    刘璎:“二叔您说的对。当遇到重大事项的时候,比如说这一次发行钱币,所有的事务都在议政院里讨论和表决,钱监只是按照议政院通过的章程去承办而已,同时还要有专门的议政员来监督他们实施。这样做要比皇帝一个人做决定保险的多,如果有人想滥发钱币,有那么多议政员是不会所有的人都同流合污的。我作为台员王,对钱币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向议政院提出文案,合理的才能执行,不合理的同样会被驳回。”

    刘谨问:“璎儿,我还要问一个事情。发行纸钞的获利巨大,这一笔利钱归谁呢?怎么处理?”

    既然归议政院管了,刘谨是议政院长,所以他就要问了。因为这可不是小钱,是很大的一笔钱,在加上发行铜钱的利就很可观了。

    刘璎说道:“朝廷发行铜钱为什么从来就没有滥发贬值呢?不就是因为铜料也是本钱吗?也就是说,铜钱不是无根之水。所以,要想杜绝滥发纸币,就必须允许自由兑换,百姓们手里的纸币可以在钱庄里兑换成铜钱或银两,钱庄的纸币可以到钱监兑换白银。那么钱监的手里就必须有白银储备,按发行纸币的比例,必须有库存的白银支撑。”

    刘谨不懂经济,刘璎这一番话把他绕糊涂了,他问:“我不太明白了。照你这么说为了发行纸币钱监还要准备一批白银啦?”

    但是刘诚懂一些,他说:“大哥不用担心,就拿铜钱来说,钱监需要购买铜料铸钱,这铜钱并不是直接发给百姓的,而是发给民间的票号,票号是要用银子来钱监兑换的,所以钱监的开销就能收回来。印制和发行纸币也是这个办法,民间的票号来钱监用银子兑换,钱监就有了抵押纸币的白银,纸币通过票号就流通到市场上了。按我的理解,大侄子的意思是说发行纸币收回来银子不能随便用,要入库作为发出去纸币的抵押金。这样一来,纸币的价值就有银子做担保了,不至于贬值。”

    刘璎说:“二叔说的对,就是这个道理,按此办理,我们的纸币就不会走大明宝钞的覆辙。对于钱监来说,他们还是有盈利的,那是因为收回来的白银不是全部做抵押,而是有个比例。因为发出去的纸币也不会全部都回来兑换,并且民间的纸币也有自然损耗。钱监要保留多少抵押白银呢?我们就不多操心了,因为银监里面有行家,他们有自己的章程,但是议政院要严格监督他们,不要有违法贪墨。”

    刘谨说:“对,是应该严加监管,铸钱印币和发行都是暴利,这个利是王权之利,应该收归国库。”

    在现代里,货币的发行是一门大学问,它可以调控经济运行,所以现代的钱币发行机构和规则要复杂的多。这道理刘璎是懂的,但是古人在经济上的学问差,与钱币相关的机构都过于简单,刘璎也不好改变太多,他懂得适可而止,能有些促进和革除大的弊端就很不错了。

    台员钱币制度的改革或将影响大明王朝,这完全是可能的。比如在现代里,某些货币的信誉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从而成为国际货币,其影响力也就扩大到很多国家。

    台员与大明这么近,并且商贸密切,那么其货币规矩就会渗透到大明,也能让大明有些改良,若如此则善莫大焉。

    刘诚说:“眼看快过年了,年终事务繁杂,钱币的事过了年在办好不好呢?”

    刘璎点头应许。

    ……

    到了新的一年,就是洪武七年,台员的新铜钱开始出现在市场。

    发行大小铜钱没问题,人们都习惯了铜钱,并且也习惯了不同朝代更替新钱,并且对新钱,人们还有个新鲜感,特别是这一次大铜钱数量多了,不像大明大钱很少,自然使用方便。这些新铜钱马上就在市场上流通开来,甚至通过马祖岛很快就流通到了大明。都是一样的铜线,在大明一样可以使用,因为大明的大铜钱数量非常少,因此需求更多,这就使得流失到大明去的大钱也比较多,于是导致在台员市面上大铜钱不够用了,只好继续投放,这是后话了。

    然后又过了两个月,台员的小额纸币也投放到市面上了。因为人们的需要,马上就得以流通,但是总有知道大明宝钞之事的人,自然会对纸币担心,顾虑重重。民间的这种疑虑也有传染性,人们互相影响,甚至于出现抵制的风头,有的店铺拒收纸币。

    民间的大小事情很快会反应到各级衙门,刘诚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安,同时他也很生气,抱怨民众不懂事。于是他发布了命令:抵制王朝钱币者违法!拒绝接受钱币的商家可以送官问罪。

    他的这个命令没错,货币是zheng权的一部分,拒绝钱币就是拒绝官府。但是下达这样的命令有些简单粗暴。

    告示在各县各地张贴出来,当然会震慑市面,没人再敢拒收。于是纸币真正使用起来,当然不会有贬值的事情发生,更重要的是零钱的实用性,一旦流通起来,人们就离不开了,不利的谣言也就销声匿迹了。看来该强制的时候就要严厉强制,不能太心慈了。

    像铜钱那样,台员的纸币也通过澎湖、金门、马祖这几个地方流传到大明,因为它方便使用嘛。当然数量很少,都是商人携带过去的,没有银号的参与就不会大面积流通。

    外来的货币流入当然是大事情,终于惊动了官府。对铜钱可以通过银号收集起来重铸,其中大铜钱数量比较多也引起了官府的注意,他们也开始增加大铜钱的发行数量,这也算是促进吧。数量不多的纸币让官府有点吃惊,因为朝廷发行过大明宝钞,在他们的认知里纸币就是空手套白狼,是骗钱的。对朝廷发的宝钞各级官员都不敢说话,可是外来的纸币绝对不行。于是福州发布告示,禁止使用外来的纸币,并上报朝廷邀功。

    但是福州发布的这个禁令不大管用,在福州城禁止了,可是沿海的小城镇里,依然有台员的纸币流通,这当然是因为它方便实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零钱数额不大,不影响大局,官府也就不那么认真了。

    ……

    淡水城里王府终于完成了内部装饰可以使用了。

    洪武七年四月初一,正是春夏之交,这天的清晨在王府举行大朝会,这是第一次让王朝的仪式有了宽敞的环境。

    此前的王府不过是临时凑合,是个小院子,作为重要议事的正房堂屋不过是普通的两开间,只能摆放简单的桌椅,三五个人说话尚可,人再多就拥挤了。堂屋前面的院子就是普通的院子,宽不过三四米,长十米的样子,十来个人就站满了。在那里也有两三次朝会,都是严格限制人数,只有重要的和相关官员才能来。

    本来今天没什么重要的政务,况且刘璎并不过问日常政事,今天就没必要召开什么大朝会。可是之所以兴师动众的召集百官集会是因为有刘谨建议,刘诚等重要官员也一致赞同。

    刘谨的建议是:作为一个王国,国王就是国民忠心崇拜的神,更是凝聚王国的中心,因此国王必须经常现身,接受百官朝拜,这并非繁文缛节,而是必要的仪式,你见过哪朝哪代皇帝不上朝的?所以大朝会一定要经常举行,一个是重要节日要举行,没有节日的时候至少每个月要有一次。

    要说不上朝的皇帝还真有,而且有好几位,都出在明朝。刘谨他们当然不知道了,现在才是明朝初年嘛。不上朝的皇帝在明朝出了四位,最有名的是万历皇帝,他有28年不上朝的记录,以至于很多大臣从来就没见过皇上。

    刘璎想想也是这么个理,要维系王国,他这个国王不能成为虚无缥缈的神话,总要实实在在的存在才好。于是最后定下来每个月的初一,是大朝会的日期,遇到大的节日也要举行。

    ——end——

    再生于明初最新章节地址:

    再生于明初全文地址:

    再生于明初txt下载地址:

    再生于明初手机: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74章:纸币)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再生于明初》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