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三国做刘禅

首页
第640章 大汉帝国,谁与争锋?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蒋琬犹豫着说道:“陛下,大汉十三州尽在我手,汉室已复,民心思安,百废待兴;臣以为,此时应当秉承先帝和诸葛丞相遗愿,还于旧都洛阳,还请陛下下诏!”

    “陛下,蒋大人所言甚是!”谯周附和道:“益州交通不便,政令下发极为不便;反观洛阳,它地处中原腹地,自有祥瑞之气,交通便利,有八关镇卫,实为国都之最佳选择,请陛下速速下诏!”

    “章武元年,先帝为承续汉统,定都成都,这确实是权宜之计。然,我大汉经历两次兴衰,再度崛起于成都,由此可见,成都乃多大汉的福地;朕,居于成都三十余年,早就习惯了这里民风和气候,更喜欢这里的美食,暂时不打算迁都!”

    “陛下!成都地处西南偏隅,并非国都的最佳场所,还请陛下慎重三思啊!”

    “还请陛下三思!”众臣齐刷刷地跪地请命。

    刘闪正在为难之际,想起了历史上的唐代和宋代。

    唐代,在众多的封建王朝中,其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让同期的世界各国所仰望。然而,或许很少人知道,唐朝在名义上有三个都城。

    李唐崛起于太原,这里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因此,李唐十分重视太原的地位,认为太原是自己的福地;

    除太原之外,长安是李唐最重要的政治中心,位于中原腹地的洛阳粮食富足,各代皇帝经常往返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北宋时期也与唐代类似:皇帝虽然多居住在开封,却在名义上拥有四个都城,分别是东京的开封,西京的洛阳,北京的大名府和南京的应天府。

    想到这里,刘闪正色说道:“秦代末期,天下纷乱,我高祖皇帝推翻暴秦,终结楚汉之争,定都于长安;后逢王莽乱政,我光武皇帝力挽狂澜,定都洛阳,延续大汉之辉煌;在朕看来,长安、洛阳、成都皆是我大汉的都城,迁都与否并不重要。”

    “可是……陛下,若是经常辗转于三个都城,路途遥远,并非长久之计啊!”

    “费大人,你不必担心!”刘闪哈哈大笑道:“马钧大人正在改良蒸气机。不久之后,它不仅能安装在战船上,还能安装在车上。届时,我大汉可以修筑几条铁路,在三个都城之间往返,最多不过几日路程。”

    “铁……铁……铁路?这是何物?”

    “诸位大人,欲知铁路为何物,可去大汉科学院,向那些太学生多多请教,哈哈哈……”

    众臣满脸懵逼,刘闪刚刚回到宣室殿,又逢刘璿、姜维引着一群武将求见。

    “父皇,儿臣与大将军商议过,我大汉虽已一统,但周边不稳;我三路大军远征在即,父皇征兵二十万的同时,为何又裁军十五万?”

    “陛下,太子所言甚是!”姜维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依末将看来,这次三路远征,至少需要六十万大军,何故只拨四十五万?”

    “璿儿,大将军,诸位将军!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闪哈哈大笑道:“朕发兵四十五万,这已经绰绰有余!纵观周边诸国,谁能与我大汉争锋?”

    “陛下,话是如此,只是……还需稳妥为上啊!”

    “陛下,据郭淮将军所说,西域三十六国路途遥远,西边还有一个叫……叫……贵霜的强国,我西征的汉军才五万骑兵和十万步卒,若是有什么闪失,末将担心……”

    “陆将军,你多虑了!”刘闪不紧不慢地说道:“自先汉以来,西域三十六国皆臣服于大汉,臣服于中原政权;今,我大汉驱逐纂逆,平定中原,重夺传国玉玺,西域诸国民心思汉,不需一兵一卒就能平定。”

    陆逊和魏延犹豫着点点头,刘闪接着说道:“诸位将军,你们可能还不知道,现在的贵霜国已是内忧外患,他们无力与我争夺西域!”

    “陛下,此言当真?”魏延半信半疑地问道:“从地图上看,贵霜国距离西域数百里,距离成都却数千里,陛下何以肯定?”

    刘闪没有回答魏延的话,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约在六十年前,我大汉群雄纷争之时,贵霜国正是胡毗色伽二世在位,此时的贵霜国已有衰败的迹象:康居、大宛、呼罗珊、花剌子模纷纷脱离贵霜统治。”

    “在这之后,贵霜国由波调继位,他虽然重新控制了花剌子模,却被萨珊王阿尔达希尔一世率军攻入,这已经给了贵霜国致命一击,贵霜国王波调、迦腻色伽二世相继去逝,现在的贵霜国王是婆湿色伽,此人不过是平庸之辈,不足为虑。”

    “陛下身在成都,却能知晓千里之外,末将佩服!”郭淮心悦诚服地说道:“陛下所言不假!去年,匈奴、鲜卑、氐人和贵霜进犯凉州之时,贵霜国能派出的骑兵不足五百人,战斗力远远比不上我大汉骑兵,确实无力进犯西域;我军平定西域之后,只需稍加休整,一战可灭贵霜国!”

    “既然陛下早已运筹帷幄,末将再无忧虑!”

    刘闪点点头,满意地说道:“陆将军,你与魏将军平定西域之后,将西域三十六国划为三十六郡,各国国王降为郡王,各郡兵马和粮草由汉军统一调度,然后休养练兵,等候太子和大将军的兵马赶到。”

    “陛下,贵霜国一战可灭,何故拖延?”魏延不解地问道。

    刘闪转动着大圆球,指着贵霜国的周边和西面说道:“这些地方还有许多小国,它们对我构不成威胁,任其自生自灭即可。不过,这里有一个更加强大国家,它才是我最大的威胁,这就是罗马!在我先汉时期,它被称为“大秦”。当时,罗马人曾派出使者到洛阳,与我汉廷建立了初步的贸易往来。”

    众将听说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全都两眼放光,刘闪呵呵笑道:“我大汉乃是仁义之师,所求者只是贸易。然而,要保证与西边诸国的贸易安全,我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做为保障。”

    “陛下!”邓芝担心地说道:“末将查阅过先汉时期的史料,这个罗马国……当时就有六千多万人口,与我先汉时期基本相当。然,我大汉经历了黄巾之乱,人口锐减,已经不到罗马的三分之一,如何与之抗衡?”

    “邓将军,朕让陆将军和魏将军屯兵西域,休养生息,等候太子和大将军的兵马前来,正是为此!我需要让罗马人从心理上感到恐惧,他们才会死心塌地地与我贸易。如果他们敢于阻扰两国贸易,那……你们再等朕的蒸气大船前来,两路夹击……”

    “末将明白!”

    被派往西域的陆逊、魏延、张绍和郭淮等人再无忧虑,刘璿又疑惑地问道:“陛下,在你的计划中,儿臣与众将北击胡人,何时才能与陆将军汇合于西域?”

    “璿儿,如果朕没算错,迟早半年,慢则一年,两军定能会师!”

    刘璿有所迟疑,刘闪胸有成竹地说道:“璿儿,你可知道,自秦代以来,任何一个诸侯都能吊打胡人?只因先汉崛起于乱世,以经楚汉之争,国力衰微,这才让匈奴暂时猖獗;我大汉国力稍稍恢复,北匈奴就被武帝击败,远遁漠北,再一路西逃;在这之后,南匈奴和鲜卑只有依附于曹魏,这才暂时得以生存。”

    “如今,我大汉一统,内忧已除,兵强马壮;在这之前,匈奴和鲜卑不停地向曹魏上缴战马,他们再也无力抵挡我大汉铁骑;据北边的情报所说,此时的匈奴和鲜卑正在逃往漠北,再也不敢觊觎中原大地;你只需一路追赶,迫其像北匈奴那样西退,让他们去祸乱贵霜和西方诸国即可。因此,你部的十万铁骑,快就能与陆将军会师!”

    “原来父皇早有筹谋,儿臣再无忧虑!”

    刘璿、夏侯霸、钟会和赵广等人退下后,姜维又上前问道:“陛下,倭奴国那边……那么大一片土地,若等到末将与陆将军汇合,恐怕得数年之后了……”

    “大将军,朕将剿灭高句丽和倭奴国的大功送给你,你难道没有把握?”刘闪呵呵笑道,姜维自然是满脸的窘迫。

    “大将军,朕将关索、毌丘俭和众将交给你,再给你二十万水师,这完全足够了!”

    姜维仍然面露难色,刘闪哈哈大笑道:“大将军,你难道忘了朕说过的话?此时的倭奴国,看似有几十个国家,其本质不过是“村长打架”,哈哈哈!”

    刘闪笑得前俯后仰,笑声停止后继续说道:“此时的倭奴国境内,实力稍强的是邪马台国,女王是卑弥呼;其次是狗奴国,国王是卑弥弓呼,这两国共计不到四十万人口,两国还在征伐不止,以石头和棍棒做为武器,你为何惧怕?”

    “陛下,可是……毕竟……孙权去了邪马台国……我军渡海远征……”

    “大将军,朕已经问过步骘,孙权逃走匆忙,只带去三千兵士,另有嫔妃宫女和奴隶三千,武器和战船极度缺乏;然,朕给你两条蒸气大船,另有楼船二百艘、艨艟战船四千条,骑兵一万,步卒二十万,武器装备、药品粮草应有尽有,何愁不胜?”

    “陛下,若是远征倭奴国,末将自然有信心,只是……要征倭奴国,就要先击败高句丽,恐怕……”

    “大将军啊大将军!你平时只关注魏国,却忽略了这些小国,实不应该!”刘闪自信地说道:“高句丽,全国兵卒不过三万!这几十年来,他们被辽东的公孙氏打得抱头鼠窜,不得不向孙权和曹魏求救,有何惧哉?再说了,朕将熟悉辽东的毌丘俭将军拨给你,有他相助,你破高句丽就易如反掌!”

    得知高句丽和倭奴国的真实实力后,姜维信心大振,恨不得马上就发兵。

    或许只有刘闪才知道,历史上的高句丽,在中原王朝的三国时期,已经被灭了一次:

    公元237年,司马懿平定辽东之后,趁着公孙氏土崩瓦解之时,顺手将高句丽揍了一顿,收服了乐浪、带方二郡,在原公孙氏所辖地区设平州,辖辽东、昌黎、玄菟、乐浪、带方五郡,并置东夷校尉于襄平,以统管辽东半岛;

    然而,此时的魏国正与汉军和孙权相持,司马懿并未在辽东驻军,高句丽又死灰复燃,频频袭扰辽东;

    元246年,毋丘俭带领步骑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发。高句丽东川王领兵两万迎敌,被毌丘俭大败,被斩首数千级,狼狈退回丸都城。

    不久之后,毌丘俭大破丸都并屠城,高句丽东川王在逃跑途中去世,高句丽几近灭国。

    毋丘俭的此次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中原政权的势力,远至一千多年后的俄罗斯滨海地区,朝鲜半岛的岭东秽貊地区,也被归入乐浪、带方二郡。

    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高句丽再也无力入寇辽东,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双方长期保持和平状态,直到五百多年后,终于在唐高宗时期被灭国。

    因此,刘闪派姜维、关索、诸葛恪为平倭都护,以毌丘俭、张嶷、廖化等二十名大将协助,引兵二十万东征,先灭高句丽,再以此为跳板征讨倭奴国,胜负并无悬念。

    姜维转动着圆球,满脸堆笑地说道:“陛下,既然大汉的水师全部在末将手中,那……末将讨灭倭奴国之后,引兵去往这里可好?这片土地似乎更大!陛下,这里不是有玉米吗?”

    “呃……现在……这里只有一群土著在狩猎,你去了也没用!再说了,咱们的蒸气大船尚待改进,而且……大汉科学院还没有做出牵星板,你去了会迷路。”

    “陛下,那……如果有了蒸气大船和牵星板,这里能去吗?这片土地也挺大呢!你不是说……这里有金矿么?也有土豆……”

    “这里也不行!可能连土著都没有,去了更亏!”

    “唉!难道……末将只能去罗马?”

    “不错!”刘闪正色说道:“在未来的几百年,唯一能威胁我大汉的,只有罗马!”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众将陆续退出宣室殿。

    刘闪仍在转动着大圆球,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汉帝国”正在诞生!

    (全文完!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