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与道

首页
第273章 回归
    第一届正式尧舜时期,社会比较平稳的发展,把军事和经济搞好了,其它一切事务都不是难办之事。

    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制和民兵制,天下国人都参加体育煅练,当兵的人,在入伍时就比旧明朝时的农民的体质就强多了。虽然压制了北方那种唯武观念,对军力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当时的军力也发展到并不是单纯的武力决定战争胜负的时期了,军事发展技术时期,军队需要武力,更需要技术和智谋。许多朝庭主办的军事研究院都是军事发展不可少的内容。

    经济上,允许多种产业结构并存,重点在于克服南方单一的农业经济和北方的单一牧业经济,天下各地相互配合,互为师父。

    工商业是各地都需要开发的产业,市场的培养又是工商业的基础,知识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要素。

    第一届正式尧舜时期,出现了一点意外的是多尔衮再次出现。

    多尔衮是奴尔哈赤的后代,是收监之列。在东海收监奴尔哈赤后代的小岛中,奴尔哈赤的后代肯定有点不甘心,多尔衮起了重要作用。

    多尔衮对众人说:“没有天生的主子,只有用拳头打出来的主子!你一直强大,你就一直是主子,如果你强大不起来,那就要甘心做奴才,如此才是活命之道。”“战力不能解决的事情,那就要靠脑子来解决,脑子不能解决的事情就要靠妥协来解决了。”

    正由于多尔衮表现较好,起了安抚众奴尔哈赤后代的作用,在共和2489年时,按当时收监原则,收监满十年,提前释放。

    多尔衮恢复自由后,回到了满州省。本来满州省多一个人也不要紧,问题是多尔衮用一年多时间就从低层打出来了,共和2490年就当选为朝庭的议郎,并主导了西域众议郎的局势,西域许多议郎都有同多尔衮一个观点的气势,多尔衮成了西域许多议郎的领袖。

    崇祯担心的是满族人是否会再次反判,用和平的方式参加政治事务,并不怕,需要的是观注其发展变化。

    多尔衮风云了两年后,在第二届尧舜选举之前,也就是共和2492之前,就因用脑过度,或劳累过度而死亡。

    多尔衮不可能再掀风浪了,满族人也和平的过着生活,现在的满族人也有足够的生活资料,能安稳的过着生活,只要没有人想过那奢华的生活,天下也就太平了。

    尧舜可以连任二届,颜毅敏和伍鸿友,原先的临时尧舜也算一届,不能再连任了。

    天下选举的结果,是江苏省的周公和召公当选,黄宗羲当选为尧位,顾炎武当选为舜位,天下进入第二届正式尧舜时期。黄宗羲和顾炎武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从资历和能力都足够担任尧舜。

    为了培养皇家对尧舜执政的尊重,崇祯退位,由太子朱慈烺接皇帝位,崇祯也希望新皇帝也能只掌握兵符和对科技荣誉的奖励事项,不干涉尧舜执政。

    崇祯解释了为什么要太子提前接位,说是为了培养皇家对尧舜体制的尊重习惯,本来实行虚君制,只需要按顺序接位,但第一届皇帝是特殊情况,提前退位有利于皇家对尧舜体制的尊重。

    新尧舜执政,颜毅敏回到了经济部门,更确切说,回到了经济理论研究部门,一般的经济单位已经由一般的人在掌管。

    伍鸿友进入了圣院,成为了一名大师。伍鸿友由于担任舜位和首辅多年,办事公正,众人都很尊敬伍鸿友,伍鸿友依然成了圣院众人的领袖和出任圣院院长。

    还在旧明末时期,伍鸿友和黄宗羲、顾炎武就是皇帝体系的要员,伍鸿友大几岁,能力也有,黄宗羲等人都把伍鸿友当兄长相待,对伍鸿友也很尊重。

    圣院不再是儒家大师一家之院,而是各家学者都有的地方,天下也不是大儒一言九鼎的时代,大师也几乎无权的地位。

    圣院众大师不甘心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也想利用伍鸿友的个人地位或个人影响争取大师的地位,于是纷纷对当时的政事和天下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伍鸿友走中庸之道,一方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干涉朝庭的政事,一方面又综合圣院及当时天下学者的理论推导,表达自己个人的意见。朝庭对个人的意见,可能听,也可以不听,问题是当时的首相黄宗羲在决策前都充分考虑伍鸿友的理论推导意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对于圣院的院长也有很大权力的现象,似乎在制定政策的首相和执行政策的首相之间再出现了一个首相,有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或疑虑,于是有也人问太上皇崇祯的意见。

    崇祯表示,天下最难出现的是天下学者有独立的见解,天下出现不加限制的独立意识,是天下的大幸。人类意识发展到圣院的学者层,一定是人类的财富,而不可能是人类的危害。是信任天下绝大多数人在自己生存的同时,会为了天下的生存发展而努力,认为天下人是自己的力量,还是防范天下所有人,认为所有人都会夺权,天下人都是自己的敌人,是两种不同的意识立场。

    天下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之外再出现一个理论推导政策,也行,人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有理论和理论推也必须。理论推导政策,相当于出现了一个禹帝,天下由尧舜二相共和时代发展到尧舜禹三相共和时代也是一个进步。

    禹位也必须经过天下人选举,必须在大师或学者范围内选举。

    支持尧舜禹共和以后,天下局势还是平稳发展,崇祯却出现了变化。一天,崇祯感到突然不能说话了。

    不能说话的崇祯,有种大限将临之危机感,不论是什么原因,做好准备还是对的。手还能写少量字,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识还能表达。

    崇祯在不能言语的其间,想了许多问题,也对自己进行了总结。

    天下一般事务的发展还算可以,天下局势稳定了,结束了那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愿照原样生活下去的局面,建立了新的天下秩序。这种社会秩序比清朝单纯用武力建立的秩序强得多。

    军事力量重要,中华同盟不但要拥有打败清兵的力量,而且要拥有比清兵更强,更有发展前途的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需要政治的条件和经济的支持,政治上,不能出现那一方面上亿人无法生存,一方面又有一个粮食保管不当而变质,令天下临死的人不得不去抢劫的阶层,而是抑制过份的聚财,天下人共渡难关,缩小贫富差距,给军人及其家庭以生存。

    经济上尽量发展生产,发展多种产业,想尽办法搞好生产。

    生产需要生产知识和一般知识,发展知识和进行教育普及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基础知识的普及并不是太难,难的是知识的研究发展,创造新知需一批思想解放的优秀人员,需要天下国人有国人的气质,需要天下人敢于思考。

    现在虽然国人的腰直了一点,也敢于说话了,但与期望的国人意识出现还是有段距离,圣院和天下学者也有一部分,但百家争鸣,群星争艳的局面还没有出现。

    崇祯对天下前景不很乐观,天下的局势或发展趋势难料。

    记得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在死前感到,奋斗一身,一无所获,有人却评价单纯废除农奴制就功不可没。现在的崇祯,也感到,自己奋斗一身,也可能终无所获,期望的国人意识,和学者群星璀璨的局面还没出现,没有一批根据自己社会而产生的独立思维的大师级的学者引领天下争鸣的风气,天下的发展趋势就难料。有时也想到,单纯阻止了清朝出现,那种只有明君,没有贤臣,极端的思想封锁,疯狂的防范汉人文化的朝代出现,也功不可没。

    后来崇祯要卧床了,在床上卧了不知多久,突然似乎听到有人在耳边说话。

    “本想让你来挽救一亿多人的生命,你却想兴民权,追求永久的发展趋势,你太逆天,不得不死。”另一个声音说,“兴民权,为今后少死人具备了基础,是好事,应该上天堂,怎么就应该死呢?”“该不该死难说,他改变世界的结构,变得那个宇宙必须向中心区域移动,而我们又没有移动宇宙到那个位置的能力,你说他该不该死。”“不能确定其能上天堂,也不应该让其死,暂时让其回到原来的位置,后依情况而定其的命运。”

    朱弘不知是幻觉,还是真的听到了声音。又不知过了多久,朱弘醒了,这次醒来发现自己不是在长安的宫殿里,而是在一个新地方,再认真观看,又发现很熟悉。

    朱弘感觉自己能动,也还舒适,起床一看,好似是自己地球中原先的房子中。朱弘走出屋外到大街上观看和感受,是地球上原先自己生存的环境,到银行看一看时间,已距自己上次上床休息,过去了二十七、八小小时,再到另一银行看时间,也是一样。

    朱弘疑问,难道地球一小时,明朝就一年,到底是魂穿了,还是睡了一个长觉,做了一个长梦。

    不管怎样,自己回到了原先的环境,自己的生命还在,就过下去吧!

    《全书终》